宇宙的尽头真的是考编么?
看到前TVB明星马浚伟最近“光荣上岸”的新闻,大家忍不住调侃。
许多人童年记忆中的“小玄子”,在51岁的年纪,当上了中国香港公务员:
他在香港艺术发展局任职,担任表演委员会下属的戏剧委员会成员,为期两年,任期从2022年十一月一日到2024年十月三十一日。
新闻传出后一片恭喜,但不久后,一些质疑的声音出现了。
起因是不少营销号刷屏这个消息时,在标题上打出了“曾攻下北大硕士学位”的字样。
马浚伟前几年确实曾到北京大学攻读EMBA课程,但,不是进修而已吗?并不是真的硕士学位吧?
难道,又一个学术界翟天临营销翻车了?
放心吧才没有!马浚伟2020年就曾公开说明情况:他只是完成了北大硕士课程,并非拿到学位。
当年早早出社会打工,只有初中学历,他对此毫不隐瞒,十分坦然。
奔五的年纪还去当学生,并不是为了营销,而是为了弥补从前读书少的缺憾。
还差一年念完EMBA课程时,他又计划好再花六年以上时间去学中医做义诊。
如今当上公务员,不免有人会说:看,去北大进修“镀金”,果然有目的吧。
其实就算是这样,也无可厚非。人生的路不止一条,有的演员可以演一辈子,但更多演员到了一定年纪就会面临转型难关。
像马浚伟这样,没有选择躺在功劳簿上,而是努力提升自我成为跨界人才,只要踏踏实实没有弄虚作假,就值得鼓掌啊。
或许因为这股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气,人到中年的他,看上去居然还有当初那个带着书卷气的少年天子模样。
“冻颜”不老,是命运与时光对马浚伟格外宠爱吗?
恰恰相反。虽然观众对他的印象大多来自那些TVB剧集里文质彬彬、清贵儒雅的角色,可现实中的他,却很小就开始半工半读讨生活,又受抑郁症惊恐症折磨多年:
“大家不知道表面乐观的我,其实笑得很假”。
幸好他走出来了,还从阴霾里带出了满身的阳光,予己更予人。
两年前我们就写过马浚伟的励志人生,现在一起来重温一下吧。
——我是世界艰难的分割线——
马浚伟生在一个典型的潮汕家庭里,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一家人感情很好,他说爸妈虽不是世上最帅最美,但在他心中就是“最完美无缺的父母”。
只是,单凭一个司机与一个工人的收入要负担这么一大家子人本就不容易,马浚伟才不过六岁时,妈妈还患上了鼻咽癌……
为了照顾妈妈,医院几乎成为他的第二个家,小小年纪,生老病死之苦已然被摆在眼前。
中学时期四哥就开始打工赚钱,假期上全天班,其他时间是放学后过去上到凌晨12点半,尽管说是兼职,不过以工作密度来看的话和全职也差不多了。
因为长得白白净净又乖巧斯文,做销售很讨喜,四哥从卖雪糕一路卖到化工原料,业绩颇佳。
早早明白“人生好苦,世界艰难”的他,为有能力自己交学费自己买书簿鞋袜而高兴,心里更多是成就感。
长大后却难免还是留下了些遗憾,他说突然发觉自己某一部分完全真空“因为太早出来社会工作,年少时的轻狂放肆,完全与我无关。”
年少时的四哥,是一个懂事又执着的孩子。别的明星讲起进演艺圈的契机一个比一个戏剧化,而他只有笨办法,工作之余一有比赛就忙去参加,一直陪跑到第44次,才终于得到唱片公司赏识。
却没料到,公司打算包装他捧他的方式,居然是后患无穷的“碰瓷大法”……
或许是寄希望于马浚伟这斯文清秀款的长相收割少女心吧,不造公司哪来的勇气,硬是要把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新人和天王偶像们捆绑。
93年发第一张唱片,就敢打出“他不是学友,他不是克勤,他不是黎明,他是马浚伟”的口号来宣传。
当年的饭圈怒起来激烈程度不输如今,互联网时代,如果一个十八线这么做通常分分钟喜提黑话题大礼包,而那个年代的迷妹们呢,则选择当面喝倒彩。
整整两年时间,几乎不管到哪儿演出,迎接马浚伟的都是360°嘘声环绕,甚至还不等他开口唱,听到名字台下便自动diss.
最让他腿软的一次,是在众星云集的慈善拼盘演唱会上。主持人一个“接下来有请黎明”的玩笑,直接把气氛推向了尴尬的高潮……
别的同期歌手出去都能得到热烈欢呼,只有马浚伟被全场喝倒彩,躲在后台默默流泪不敢出去。
想象一下那个场面……伤人程度基本就相当于八十年代的“黑海”了叭?
当然,这策略也并非完全失败,他的首张唱片卖了个开门红。可在嘲声中撑到96年,公司却不打算与他续约了,一出道就历经演艺圈冷暖的四哥,做出的选择是退圈回去接着卖化工原料。
是一个人,一部剧,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人,是TVB高层曾励珍,而曾励珍带他去试镜的那部剧,正是1998版《鹿鼎记》。
据说“康熙”一角本来属意古天乐,最终幸运地落到了既没人气也没经验的马浚伟头上时他压力很大。拍摄时没有自己的戏份也留在片场“偷师”学习。
青涩的确是有, 而这个人物和他也的确是很合。因此才有了鲜活而讨喜,大受欢迎的“小玄子”。
金庸先生曾对他说,看了那么多版本,觉得他是最像《鹿鼎记》中“康熙”的一个。
具体说起什么情节来可能已经模糊,but一个胸有大志的少年天子与一个嘻嘻哈哈的假太监互瞒身份,在拳脚之中纷扰之下给出真心的情谊却难忘怀。
“小桂子,小桂子,你在哪里?小玄子记挂着你啊……”
/>
同年,《妙手仁心》中性急冲动又乐观稚气的张家裕(JOE)也为他拉到不少好感。
眼看险些停摆的演艺事业终于走回正轨,马浚伟要父亲提早退休,自己可以挣钱来承担家用了,看似苦尽甘来的节奏,却没料到,他生命里要面对的坎坷还远没有尽头。
自他6岁时就已患癌的母亲,这些年里在好转与复发的反复以及化疗的痛苦折磨之中,慢慢失去了味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机能,到99年情况极度恶化,对健康的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张嘴成为了难以跨越的生死关卡。
母亲坚强对抗了病魔那么久苦苦支撑到现在,唯一念头,只剩下了希望往后不会再有痛楚,因此不愿接受手术。
宁愿自己替母受苦却没有办法的马浚伟,为了让妈妈能够进食维持生命,决定听从医生建议劝说她。
已经病重到没法说也没法听的母亲,只能通过小朋友玩的那种磁写板来与他交流,写下了——“动手术就是要我死”这样的话,马浚伟看得眼眶一热忍不住哭了,而妈妈看到他哭心下不舍,答应去做手术。
命运弄人啊!手术成功了,可半夜听到好消息后回家短暂休息一阵的马浚伟,凌晨五点从梦中惊醒,得到的却是母亲因为急性肺炎走了的消息。
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责怪他,但马浚伟自己却无法放过自己。作为长男,做手术决定的是他,按风俗为妈妈亲手按下火化按钮的也是他……
太让人心疼了,完全可以想象到,午夜梦回那样的画面浮现眼前将带来多么汹涌的自责与痛苦。
四哥这才知道原来文学作品中描述心里空了一块那是真的,是一点不夸张的。他甚至感觉自己失去了所有情绪,只有酗酒喝醉才是唯一让自己得以哭出声来宣泄的办法。
在他自己意识到以前,随着母亲的离世,抑郁症和惊恐症就这么一天天悄无声息包裹住了他的生活……
——我是处处彩虹的分割线——
从6岁到28岁,对不少年轻人而言其中大部分日子应当都带着放肆的,任性的,无忧无虑的色彩。
可对马浚伟而言,这些都是妈妈病中的日子。他受够了,从小到大时常眼见着最爱的妈妈“凌晨三点钟,抽筋送去急症室,抢救一轮又冇事”,反复承受那般无奈、恐惧、心痛的心情。
因此他要求自己做一个拒绝极喜极悲的人,极力维持情绪上的平衡,他说“我不喜欢惊喜,我怕承受不起,我生日也不要朋友失惊无神给我surprise。”
以旁人角度听起来这样活着实在辛苦,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容许自己放纵的压抑与自律,他生病而不自知。
2000年,四哥与佘诗曼、张智霖合作的《澳门街》(《十月初五的月光》)收视大爆,他“收视福将”的势头初现。
却鲜有人知,00年到01年之间,他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在家不敢接电话,把铃声都关掉,久久不出门只知道喝酒,喝醉了就睡,酒量越喝越大后有时一整夜也醉不了,那就睁着眼苦盼天明……
直到有天四哥站在窗前,想跳下去一了百了时,脑海里突然闪过家里人的模样,才让他惊醒,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已经出现问题,开始看医生寻求治疗。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孤独的过程。
抗抑郁的药物会带来呕吐的副作用,马浚伟吃了吐了半年便决定不再服药。
不断煎熬着他的抑郁症和惊恐症并没就此偃旗息鼓,但在强韧的意志力与“恩师”曾励珍的支持下,他仍然拍出不少好戏。
比如前一阵被群众翻出来考古又火了一轮的《洛神》↓
马浚伟演的“曹植”深情俊逸,温柔中带着忧郁,和蔡少芬演的“甄宓”好好配又好好虐……长大后都不忍再重温。
还有他搭佘诗曼的《帝女花》,想必也是很多小伙伴流过泪的童年回忆吧?
八八印象最深的是长平公主与周世显共赴黄泉这一幕,有人说,那会儿真是为他俩的感情操碎了心。
不过更喜欢看的是《金牌冰人》,媒人们的事业竞争原来也可以拍得这么精彩好玩,TVB在职业剧方面还有盲区么?
试问哪位欢喜冤家爱好者追剧时没为“金鹊桥”和“金葵扇”嗑到昏头!
只是如今再想到演这些角色时四哥自己的心理状况,不由百感交集。
荧幕上他可以肆意放声哭笑,给我们这些电视儿童留下了很多美好记忆,荧幕下他却默默承受了多年的低潮……
还好,随着积极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调节身心状态,以及找到信仰,唤醒对生活的兴趣和憧憬,马浚伟一点点挺了过来,07年抑郁症基本痊愈,从用乐观表象武装自己到发自内心的积极与向上。
如他写给自己的鼓励,“在恶里行善,黑里放光,这才是真正勇气的呈现!”
出道时,公司一度想让他隐藏“屋邨仔”(形容穷人家小孩的意思)出身,但随着马浚伟的沉淀和成长,再回望童年,他看到的是没厨房没厕所的公屋却有左邻右舍守望相助的温暖;
乌七八糟又危险的成长环境,他记得的是那时去吃大排档路边摊的新鲜与精彩。
“当你改变不了大环境,也要努力不被大环境改变”,四哥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
自幼因为种种原因书读得少,那就勤能补拙。
虽然很可惜他状态好了以后没能再在TVB多演绎些经典角色,坊间传闻有高层派系斗争中曾励珍一方失势的缘故,由她一手栽培的马浚伟自然难有好资源。
不过离开TVB后的马浚伟曝光率虽然低了,生活的深度广度却都更甚从前。
一方面是仿佛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一般暴风学习。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课程进修时,自己准备好正装开心等开学,让大家被萌到觉得宛如小朋友。
那时只顾着围观正装了,现在才发现,当时马同学就为自己做好了要剧集、舞台、唱歌、电影、创作、生意、学业各不误的规划,一项也没食言。
毕业在即为他随便数数,开了个人演唱会,考了咖啡师,开了补习社,为母亲由亲身经历出发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和电影都已经完成,日程内还有自己创作的第3部舞台剧第2部电影作品……
接下来要为了母亲叮嘱他照顾好自己的心愿学中医,也要为了自己的梦想继续学电影摄影与剪辑,简直仿佛每天有48小时。
为啥这么拼呢?四哥是这么说的:持续进修学习,令我更懂珍惜和把握当下,善用光阴。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成就自己之余,更要成就别人。
他在圈内一直都是好好先生般的存在,在关系最好的三个妹妹杨怡、钟嘉欣和陈法拉面前俨然知心大哥哥一枚。
杨怡曾经说起过,两人在内地合作《汇通天下》这部剧时,父亲突然进了医院她匆匆赶回香港探望,等回到剧组时,发现马浚伟悄悄写好了信与卡片安慰她。
这些年,马浚伟把对待家人朋友关心爱护的温暖,延伸到了许许多多受癌症、抑郁症等等病症困扰的人们身上,出了书,拍了社会纪实节目,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圈内艺人因病痛遇到难处他也积极伸出援手,前阵子他一直帮助的患癌女歌手李明蔚因家里负担太重没法买术后营养奶,四哥立马就出钱出力送上门。
翻看他的微博,总能感受到暖意流淌。
八八想起了小时候看《狮子王》特别喜欢的一句台词,"Oh yes, the past can hurt. But the way I see it, you can either run from it, or... learn from it."
过去是会让人心痛,但是依我看,你可以选择逃避它,或者……从中学到点东西。
那些人生中避无可避的坎坷固然让人痛苦,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也许荆棘正是收获的必经之地。
其实马浚伟现在仍然没能彻底告别最磨人的惊恐症困扰,但陪伴母亲抗癌、努力走出抑郁症的经历,既让他对K.O惊恐症更有信心,也留给了他宝贵的同理心。
说实话,最希望当然还是我们不用深刻领悟人生之苦才能学会珍惜点滴幸福与快乐,但也相信,即便低谷中抬头一样可以看见彩虹❤